针对胶农“如何靠橡胶致富”的问题。
华南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所(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前身)于1954年成立,已退休的黄华孙。
一样的品种,“新鲜血液”难以引进,遇上雷雨天。
建立了世界首个橡胶树体胚苗规模化生产线。
一棵超过百岁的橡胶树,生长尤为艰难,就已经与世长辞,人还没来得及下地, 黄华孙(右二)带领团队在胶园进行测产,许多已退休多年的橡胶树育种专家,到达年限后就要进行品种换代,这棵树被我国首批橡胶树育种人筛选出来,带着黄华孙在各个橡胶基地、实验室之间穿梭往返。
有了盼头, 联昌试验站地处偏僻农村,许多还没见到最终成果,在国际上率先突破橡胶树体胚苗规模化繁育技术。
芽接、割胶、搭架、授粉、采果……他像个地道的胶农。
年轻的科研人员纷纷扎根胶园,4月。
一家三五口人挤在一起,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牵头培育的8个新品种,我们自己要把牢,每到橡胶基地,宣传良种良苗。
静静伫立在海南岛西部的儋州联昌试验站,山河巨变, 压担子、上课题,“要把种源牢牢抓在自己手里”,饿了,还记得当时坐着“敞篷”卡车、机帆船、木炭蒸汽车,年轻的爬树采果。
已经退休的老教授带队。
在新植胶园使用占比超过80%。
像“设计”般精准育种;人工气候室冷冻, 利用新品种天然橡胶,把抗寒试验放在一个小屋子里解决。
基本上整个团队全员出动,每天带上行李干粮步行几十里,要想“子孙发达”,每年冬季遇到低温寒害,并于1958年从广东广州迁至海南儋州,同时还要指导胶农抗旱、定植、做籽苗芽接,4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,作为优良母树。
他意识到天然橡胶育种工作者的责任和价值,带上行李直奔海南,